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处理两国边境事务的临时协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8:46:45  浏览:870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处理两国边境事务的临时协定

中国政府 越南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处理两国边境事务的临时协定


(签订日期1991年11月7日 生效日期1991年11月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双方”),为了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方便两国边境地区人民的生活和往来,促进两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保持两国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安宁,把中越边界建成和平友好的边界,决定在双方举行边界谈判前缔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处理两国边境事务的临时协定,并议定下列各条:

            第一章 边界的维护

  第一条
  一、双方须按现在边界实际情况进行管辖,任何一方不得人为地改变这一边界实际情况。这不影响将来两国的边界谈判。
  二、两国之间所有边界问题的解决权属两国中央政府。双方任何部门和地方政府不得对两国的边界线做任何变动,否则将被视为无效,并须予以取消。
  三、双方同意共同维护界碑。任何一方如发现界碑及其他界线标志新近发生变化,应尽速通知另一方;双方人员将到达现场共同作出记录并将上报各自主管部门,双方主管部门将视情况通过协商予以解决或留待边界谈判时一并解决。

         第二章 边界地区的生产及其他活动

  第二条
  一、在边界水中进行水文测量、利用边界水和其他涉及边界水制度的活动,双方须本着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对方利益和避免给对方造成损失及避免改变边界水的原则协商进行。
  在边界水中进行可能影响边界水的工程,需在双方达成协议后进行。
  二、双方边民可以根据本国法律和规章在边界本国一侧的边界水水域从事正常的生产活动。

  第三条
  一、禁止在边界两侧两公里范围内随意鸣枪和爆破。如需要在该地带进行爆破作业,应事先通知对方。
  二、禁止在边界两侧一公里范围内烧荒。
  三、上述活动不得损及界碑和其他界线标志及人畜安全。

  第四条 双方禁止边民越界砍伐、放牧、耕种、狩猎、开发土特产或从事出于其他非法目的的活动。

  第五条 在边界附近地区进行用于和平目的的航摄和航空物探等活动时,应提前通知另一方。如需进入另一方领空,须征得另一方同意。

           第三章 边境地区人员往来

  第六条
  一、双方允许两国边民在边境地区出入国境探亲访友、求医治病、从事商品交易,以及参加传统的民族节日联谊活动。
  二、双方边民在边境地区出入国境时,必须持有本国主管机关签发的边境地区出入境通行证,通过双方规定的出入境口岸(通道)出入国境。
  边境地区出入境通行证应注明持证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住址和出入国境的事由、出入境口岸、前往、居住地点和证件有效期并贴有本人照片。边民出入境通行证无照片者,须同时持有本人身份证。边境地区出入境通行证只限于双方边民、边境地区边贸人员和应邀参加传统的民族节日联谊活动的双方边境地区人员在两国边境地区活动时使用。
  持有边境地区出入境通行证出入国境的边民如有未满十六周岁的子女随行,应在所持证件上注明。
  三、边境地区出入境通行证由本国主管机关统一制作,用中文和越文两种文字写成,并在使用前将式样通知对方。
  四、非上述人员需持有效护照和签证,通过双方规定的出入境口岸出入国境。
  五、双方人员在另一方境内活动时,应遵守所在国的法律和双方制定的有关规定。双方对另一方人员的正当权益应给予保护。
  六、双方将根据各自海关及检查、检验部门的有关法规,相互通报对各自人员随身携带进出境用于互市和自用的物品种类、价值、数量以及货币的规定。

  第七条
  一、双方决定开辟下列陆地出入境口岸(边境口岸):中国口岸名称 越南口岸名称
  东兴 芒街
  峒中 横模
  爱店 峙马
  友谊关 友谊关
  凭祥(铁路) 同登(铁路)
  平而 平而
  水口 驮隆
  科甲 河谅
  硕龙 里板
  岳圩 坡标
  龙邦 茶岭
  平孟 朔江
  田蓬 上蓬
  董干 普棒
  天保 清水河
  都龙 箐门
  桥头 猛康
  河口 老街
  金水河 马鹿塘(巴嫩贡)
  坪河 乌马都洪(秋隆)
  龙富 阿巴寨
  上述口岸在条件具备时逐步开放,具体开放时间和方式由双方通过外交途径确定。
  双方同意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开放下列七对口岸:
  东 兴——芒 街
  友谊关——友谊关
  凭 祥——同 登
  水 口——驮 隆
  天 保——清水河
  河 口——老 街
  金水河——马鹿塘
  二、本条第一款所列的口岸中,凭祥——同登、友谊关——友谊关、东兴——芒街和河口——老街四对口岸对持有双方有效护照和入出境签证、边境地区出入境通行证的人员或持有第三国有效护照和入出境或过境签证的人员以及各种贸易货物开放;水口——驮隆、金水河——马鹿塘和天保——清水河三对口岸对持双方有效护照和入出境签证或边境地区出入境通行证的人员以及地方贸易和边境贸易货物开放。其余口岸只对持边境地区出入境通行证的人员和边境贸易货物开放。
  三、在远离本条一款规定的边境口岸的地方,如遇有不可抗力的事件或其他特别需要,可由双方边境地区所在省级地方政府协商开放临时通道。双方边境地区所在的省级地方政府协商一致后,各自报本国政府批准后执行。
  对临时通道的过往检查应按正式口岸的管理办法办理。

            第四章 边境治安管理

  第八条
  一、双方将就维护两国边境地区的社会秩序和治安进行合作。其主要内容包括通报边境地区涉及对方的社会治安等有关情况;处理非法出入国境人员等问题;协商、组织涉外案件的调查处理;协同核查、追捕、扣留、移交越境犯罪分子;配合打击越境走私、贩卖毒品和武器、制造假钞票、拐卖妇女儿童等犯罪活动。
  二、双方应按照本国法律对违反边境管理规定者采取适当措施,并交其所属方进行处理。移交前须提供当事者的姓名、相片、详细地址,经对方同意后再商定移交时间,有关证据应一并移交对方处理。第三国人员不属移交之列。
  三、双方主管机关可就维护两国边境地区社会秩序和治安问题进行联系。

          第五章 边境贸易和地方贸易

  第九条
  一、双方同意由两国具有边境贸易和地方贸易经营权的贸易机构在边境地区进行边境贸易和地方贸易。边境贸易和地方贸易的具体实施办法由两国边境地区所在的省级地方政府根据两国政府现行的法律和有关规定协商确定。
  二、双方同意在中国和越南边境一线的乡(镇)开设边境互市点(边境市场)。互市点(边境市场)的具体地点须由双方边境省级地方政府根据两国政府现行的法律和有关规定商定。
  三、双方进出口贸易中交换的商品和运输工具应具有由各自主管当局颁发的许可证并符合各方海关及其他检查检验部门的规定和有关法律规定。

  第十条
  一、双方在本协定规定的各种方式的贸易中,按本国的法律规章对商品征收关税和其他有关税收。
  二、双方在本协定规定的各种方式的贸易中,应遵守双方的进出口法规,禁止违禁物品进出境,并查禁走私。

         第六章 边境地区地方政府联系制度

  第十一条 为加强两国边境地区的管理,双方边境地区所在的地方政府建立对等联系制度。
  (一)双方地方政府的对等联系为:
  云南省(中国)——莱州、老街和河江省(越南)
  广西自治区(中国)——高平、谅山和广宁省(越南)
  (二)双方地方政府负责处理和执行与本协定有关的以下重要事项:
  1.经中央政府授权进行的事项;
  2.管理、检查和维护本管辖地段内的边界线和界碑;
  3.边境地区的民事问题(包括双方边民的生产和商业活动、通婚迁居、传统联谊活动、日常往来管理等);
  4.边境地区的治安问题(包括治安管理和查私禁毒的配合和协作等);
  5.两国政府同意由双方地方政府处理的其他事项。
  (三)双方地方政府的联系以会谈的方式进行。会谈的问题、时间和地点应提前通过双方口岸边防机关联系确定。会谈的地点可在就近的边境口岸(通道)或县城。省级地方政府会谈也可在有关省会城市进行。
  (四)每次会谈由双方分别记录,达成协议的重要事项应作会谈纪要,中文和越文各一式两份,由双方代表签字。会谈纪要在各自完成本国有关手续并由双方省级政府相互通报后实施。
  (五)双方边境县级政府可进行业务联系。县级政府联系应经各自省级政府批准,结果应向各自省级政府报告。

  第十二条 设在边境地区的双方国界和边境管理部门以及对口业务部门(海关、边防检查、商检、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等机关)和贸易机构间可进行业务联系。

             第七章 最后条款

  第十三条
  一、本协定所称边界水系指流经两国边界的河流。
  二、本协定所称边民系指两国各自边界线一侧乡(镇)的居民。
  三、本协定所称边境地区系指两国各自边界线一侧县(市)。

  第十四条 本协定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本协定有效期为两年,如任何一方未在协定有效期满前六个月书面通知对方终止本协定,则本协定将自动延长两年,并依次顺延。必要时,在协定终止前六个月,双方将举行会晤,检查总结本协定的执行情况,确定是否或如何补充、修改本协定。
  本协定于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七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均用中文和越文写成,两种文本同等作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
    全 权 代 表              全 权 代 表
      徐敦信                  武 宽
     (签字)                 (签字)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南充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陵江南充段旅游资源保护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


南府发〔2006〕105号

南充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陵江南充段旅游资源保护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现将《嘉陵江(南充段)旅游资源保护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六年七月十日


嘉陵江(南充段)旅游资源保护办法

第一条 为切实保护嘉陵江(南充段)旅游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四川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四川省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旅游资源,是指本行政区域内嘉陵江流域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体、水域、曲流、滩涂、湿地、沙洲、堤防、陡坡、岛屿、名胜古迹、文物、游船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景观(民间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
第三条 嘉陵江旅游资源保护坚持“原状保护、修旧复旧、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原则。依法保护嘉陵江水环境,使嘉陵江不因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而降低其水环境质量和功能,重点加强对嘉陵江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禁止向生活饮用水一级保护区排放污水或从事旅游、游泳和其它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体的活动,以及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等。
第四条 保护的范围包括嘉陵江水面及两岸由嘉陵江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范围。具体范围由市规划管理部门牵头,建设、旅游、水利、交通、文化、环保、林业、航道等部门配合勘定嘉陵江旅游资源保护范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对急需保护的嘉陵江旅游资源,应优先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近期不能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嘉陵江旅游资源,可划定临时保护区进行管理。
第五条 市旅游、规划、建设、国土、环保、交通、水利、文化、林业、航道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按其职责,协调配合,对全市嘉陵江旅游资源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嘉陵江沿线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嘉陵江段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县(市、区)旅游、规划、建设、国土、环保、交通、水利、文化、林业、航道等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嘉陵江旅游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工作。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嘉陵江旅游资源的义务,鼓励单位和个人以各种方式参与嘉陵江旅游资源保护。
第六条 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在相关部门配合下,搞好嘉陵江旅游资源调查,编制嘉陵江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旅游总体规划制定本辖区内嘉陵江旅游资源保护的具体实施方案。
对影响嘉陵江旅游资源存续现状的临江建筑物、构筑物,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制定整治搬迁方案,分期组织实施。有历史洪痕的应引测到其它固定建筑物上。
第七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对本辖区内嘉陵江旅游资源进行普查登记,设置保护标志,建立记录档案,并将记录档案报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与嘉陵江旅游资源沿线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嘉陵江旅游资源沿线的村委会应签订嘉陵江旅游资源保护责任书,建立奖惩制度。
第九条 嘉陵江旅游资源管理使用单位应负责所管理使用的旅游资源的日常巡逻检查、维护、修缮、抢险等保护工作,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没有管理使用单位的旅游资源,其日常检查、巡视、维护、修缮、抢险等保护工作,由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第十条 对嘉陵江旅游资源的日常维护、修缮应坚持及时保护、不改变旅游资源原状的原则;嘉陵江旅游资源已被全部损毁的应实施遗址保护。
第十一条 嘉陵江旅游资源属国家所有,有关设备设施是国家财产,依法受到国家法律法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批准,不得买卖、租赁、承包、转让、抵押或折股作为资产经营。
凡利用嘉陵江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和开展特种旅游活动均应按照有关规定向当地有关职能部门提出申请,经有关职能部门审批后,方能组织实施。有关职能部门作出审批前,应征求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第十二条 嘉陵江两岸干堤以外2公里从林缘起,平地向外延伸2公里,山地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已划为国家重点公益林,禁止乱占林地、擅伐林木。
第十三条 嘉陵江流域的砂砾等矿产资源属国有资源,同属嘉陵江旅游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各自非法占有。砂砾开采应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依法开采”的原则,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划出开采的范围、深度。严禁破坏河滩、航道资源,确保行洪、排涝和航道通航安全。严格审批嘉陵江上涉河建筑。
第十四条 保护嘉陵江航道旅游资源,促进南充旅游可持续发展。在嘉陵江旅游资源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内不得乱开垦土地、乱挖、乱采、乱倒,不得掘坑取水。对有利于拓深、拓宽航道的砂石开采和土地开垦,必须经河道主管部门会同航道主管部门批准,有序开采。作业不得影响景观,不得影响通航。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猎杀野生动物及鸟类、损毁湿地资源以及破坏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场所和生存条件等破坏地形地貌及生态的活动。 
建设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灌溉、养殖等设施和从事其他生产活动的,不得危及嘉陵江旅游资源存续安全,不得影响嘉陵江旅游资源的基本风貌。
第十五条 嘉陵江旅游开发必须按照批准的规划进行建设,建设项目(含农房建设、寺庙建设和文物古迹、景点的恢复)的选址、布局和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体量、造型、色调应与景区景观和环境相协调。建设项目应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嘉陵江其它开发利用项目必须在职能部门的规划内进行,不得破坏和影响嘉陵江的整体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第十六条 禁止损害和危及嘉陵江旅游资源存续的行为。
(一)沿江县(市、区)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嘉陵江倾倒垃圾、砂石、泥土或其他工业废渣废料;
(二)未经无害化处理,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向嘉陵江排放工业废水和城镇居民生活废水;
(三)不得随意移动、拆除、污损、破坏嘉陵江各类航标和旅游资源保护标识标志牌;
(四)不得在旅游资源划定的保护范围内和建设控制地带乱设商业摊点,影响正常旅游秩序和活动;
(五)不得在划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上开荒种植农作物或随意挖土、取土导致水土流失;
(六)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建设过江、临江建筑物、构筑物、管道、电缆;从事水上水下施工作业不得影响甚至危害旅游资源存续;
(七)不得有其他危及旅游资源存续安全的行为。
第十七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有权对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予以制止和举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及时处理,对不履行保护职责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沿线乡、镇政府可报请市人民政府或根据自己职责权限对其通报批评。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依照本办法负有保护旅游资源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乡、镇政府及有关工作人员,未尽到保护旅游资源职责,导致发生危及旅游资源后果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追究负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管理相对人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实施前,有关规定与此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南充市旅游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和美利坚合众国内政部关于自然保护交流与合作议定书及附件

中国林业部 美国内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和美利坚合众国内政部关于自然保护交流与合作议定书及附件


(签订日期1986年11月19日 生效日期1986年11月1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和美利坚合众国内政部关于自然保护交流与合作议定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和美利坚合众国内政部(以下简称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于一九七九年一月三十一日在华盛顿签署并于一九八四年一月十二日延期的科技合作协定,为促进双方各自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双方同意在平等、互利和互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合作。

  第二条 双方确认交流与合作可包括下列范围:
  一、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二、野生动、植物种的保护、繁育、研究、合理利用以及野生生物栖息地的管理;
  三、迁徙鸟类环志;
  四、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进出口的管理;
  五、双方同意的其它合作研究活动。

  第三条 双方同意交流与合作可采取下列形式:
  一、交换有关自然保护的科学技术资料、出版物和其它文献;
  二、为科学研究和重新引进而交换野生动、植物种;
  三、双方互派代表团、考察组、专家,互换培训人员,组织合作研究,举办学术研讨会和专业培训班;
  四、双方同意的其它合作研究形式。

  第四条 根据本议定书所进行的交流和合作活动应遵守各自国家的法律和规定。

  第五条 双方各自指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外事司和美利坚合众国内政部渔和野生动物局、国家公园局为实施本议定书的执行机构,并负责协调各自国家有关机构或个人参加本议定书的第二条、第三条中所规定的交流与合作项目。

  第六条 双方执行机构通过通信方式互相协商来确定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内容、人数、执行时间、期限和其它有关事宜。
  必要时,经双方同意可举行会议,磋商执行本议定书的有关事宜。

  第七条 双方根据互利原则向对方提供本议定书第三条中规定的资料、出版物、文献、野生动植物种;双方互派的代表团、考察组和个人的国际旅费由派遣方自理,接待方境内的费用由接待方负担。双方的互派人数和停留期限(按人月计)应大致相等。如遇特殊情况,双方可另行商定。

  第八条 双方同意的具体合作与交流项目及实施计划应作为本议定书的附件。新的合作项目应经双方代表以通信方式确认并作为本议定书的附件。如附件与本议定书的条款相抵触,应以本议定书为准。

  第九条 双方根据本议定书第三条的规定,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科技资料是提供方尽自方的知识确信是精确的,但不保证所提供的资料适合于接受方或第三方的使用或应用。

  第十条 双方同意,根据本议定书的规定,当进行设备交换或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用于合作活动的设备,应逐项达成具体谅解。

  第十一条 根据本议定书所开展的所有活动将在两国政府科技合作协定第十条中设立的中美科技合作委员会指导下进行。根据本议定书所开展的所有合作活动应取决于经费和人员的可能性而进行。

  第十二条 为了开展具体的活动,双方就保护版权、秘密情报及如何处理根据本议定书做出或构想出的发现和发明达成协议。该协议作为附件一成为本议定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十三条 本议定书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
  在议定书有效期内,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提出终止本议定书,但必须在六个月以前书面通知对方。本议定书经双方书面同意可予延长。

  第十四条 根据需要,经双方书面同意可对本议定书进行修改,修改内容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立即生效,并成为本议定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议定书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在华盛顿签订,一式两份,每份均用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         美利坚合众国
   林业部代表          内政部代表
    刘广运            麦克劳林
   (签字)           (签字)

 附件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和美利坚合众国
         内政部关于自然保护交流与合作议定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和美利坚合众国内政部(以下简称双方),根据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在华盛顿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和美利坚合众国内政部关于自然保护交流与合作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第十二条同意:

 一、除具有保密性质的情报外,各方根据议定书或附件对合作计划提供的一切情报以及由议定书或附件所产生的一切情报,均可通过科学杂志和通常用于传播科技情报的其它渠道发表。
  双方同意,根据议定书或附件所交换的任何具有保密性质的情报(例如商业秘密和技术诀窍,或任何一方要求承担保密义务的情报)应受到保护。双方只有通过各自指定的代表或根据议定书第五条指定的执行机构进行磋商,或双方同意的其它方式,逐项达成协议后,才能做出采用和提供此类情报的决定。此类协议的条款和条件应如议定书第八条所述列入附件。

 二、对于根据议定书或附件所作出或构想的发明或发现,双方同意:
  1.如果此发明或发现是由一方人员通过双方交换情报,例如联合召开会议、研讨会或交换技术报告或论文,所作出或构想的:
  (1)作出或构想发明或发现的人员的一方(发明方)在所有国家有权获得此发明或发现的一切权利和利益,但须给另一方及其政府和国民非独占的、不可撤销的、免交使用费的许可证。
  (2)如果发明方决定不在另一方的国内或某第三国获得此种权利和利益,另一方则可获得。但须给发明方及其政府和国民非独占的,不可撤销的、免交使用费的许可证。
  2.如果此发明或发现是在科技人员交换中,由一方(派出方)人员派往另一方(接受方)独立地或联合地作出或构想的:
  (1)接受方在其本国及第三国有权获得此发明或发现的一切权利和利益。派出方在本国享有一切权利和利益,并拥有非独占的、不可撤销的、免交使用费的许可证,由派出方及其政府和国民在第三国使用。
  (2)如果接受方决定不在第三国或某特定第三国获得此种权利和利益,派出方则可获得,但须给接受方及其政府和国民非独占的、不可撤销的、免交使用费的许可证。
  3.如果此发明或发现是通过本议定书第三条所列的其它合作方式,例如合作研究和发展活动,或是在上述第一条情况下由双方人员(共同发明者)所作出或构想的:
  双方应规定适当的权利分配办法,并按议定书第八条所述列入附件。一般来讲,各方通常在其本国享有此发明的权利,而在第三国的权利双方则应在公平的基础上商定。
  4.作出发明或发现的人员的一方应把此种发明及所选取专利或其他保护的情况通知另一方,并为另一方确定在此发明中的权利提供必要的文件。通知方可要求另一方推迟发表或公布此类情报,但是这一限制不得超过自通知之日起六个月。

 三、任何一方或任何一方同意的实体,对根据议定书或附件由该方及其执行部门所产生的著作,均可在其本国和第三国获得版权保护,而非产生著作的一方及其政府和国民则应拥有非独占的、不可撤销的、免交使用费的许可证,以便翻译、复制、出版和发行这些著作。

 四、根据各自国家的法律,每方应负责向其本国国民偿付需要付出的奖金或报酬。

 五、对在执行本附件时产生的其它问题或争议,双方应通过各自指定的执行机构进行磋商或双方同意的其它方式予以解决。

 六、本附件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并在执行本议定书期间有效。
  本附件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在华盛顿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         美利坚合众国
   林业部代表          内政部代表
    刘广运            麦克劳林
   (签字)           (签字)